人為什麼怕癢? 搔癢老鼠實驗告訴你是:小腦在防範!

0
1424

000

搔癢癢,學問大

你身邊一定有幾位特別怕癢的朋友吧!無論是嬰兒、青少年或成人,甚至是貓狗一類的小動物,只要你技術夠好,大多都能夠用搔癢(tickle)取悅他們,甚至讓他們笑著求饒。搔癢雖然聽起來是個稀鬆平常的事情,卻是個充滿許多有趣科學問題的行為:

為什麼搔癢會讓我們發笑?為什麼搔癢還要看心情?為什麼有些人超怕癢,有的人再怎麼搔他們都不動如山?為什麼身體有些部位特別怕癢?為什麼我們無法搔自己癢?搔癢的發笑和我們感到開心而笑有什麼不一樣?

這些關於搔癢的問題,科學家其實已經好奇很久了,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,像是兩千年前的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,以及年代離我們稍微比較近的培根(Francis Bacon)和達爾文(Charles Darwin)。雖然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惑,但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卻遲到千年,直到 2016 年 11 月的《科學》期刊才終於跟大家見面——方法就是,建立一套大鼠的研究機制。

嚴格來說,研究搔癢和人類為什麼怕癢並不是件吃飽沒事幹才去做的研究題目,它可是神經學和心理學的重要基礎研究——因為精神分裂症(或稱為「思覺失調」,schizophrenia)的患者,就能夠替自己搔癢癢。

搔大鼠癢癢,牠們也會「笑」

00

其實大鼠一開始並不被認為是個研究搔癢機制的好動物,但現在已經有許多其他研究支持。大鼠在搔癢得宜的情形下,會發出大鼠版的「笑聲」——頻率高達 50 kHz 的短促尖叫,同時活化腦部神經元,進而指引出鼠腦中「搔癢中樞」的位置,找出怕癢原因和搔癢相關機制的切入點。

石山博士挑選比較喜歡玩樂的年輕雄鼠下手,花了一兩週讓牠們習慣被搔背和搔肚子。當這些大鼠被搔癢時,會發出人耳所聽不見的超聲波叫聲,這種叫聲被認為相當於人類被搔癢時所發出的笑聲。「這很像是你在搔癢小孩或貓狗。」過了一段時間,這些被搔癢的大鼠們不僅會反覆回到牠們被搔癢的地方討摸,還會追著石山博士的手跑,彷彿這隻大大的手掌是牠們的玩伴。

在搔癢玩樂的過程中,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大鼠腦中與行為反饋機制密切相關的關鍵物質──多巴胺(dopamine)──被觸發了。不僅如此,大鼠還會表現出經典的正向情緒反應──稱之為「雀躍」(joy jumps),這種雙腳騰空的跳躍在狗、狐狸、小羊、天竺鼠和嬰兒都有觀察過。

在過去以人類為對象的搔癢研究中,認為搔癢反應的調控機制包括了數個腦區,其中一個重要的腦區叫做「體感皮質區」(somatosensory cortex),它負責全身上下各體表區域(像是臉部、軀幹、四肢)的知覺。

當研究團隊以少量的電流再次刺激這些細胞,大鼠們便發出了和被搔癢或是追著手玩時同樣的愉悅聲音。「這是相當重要且明確的證據,顯示這些細胞應該就是怕癢中樞。」石山博士說。石山博士認為這挑戰了傳統的觀念,也就是體感皮質區只處理感知訊息,像是察覺到「啊我被搔癢了」,而不觸發其他行為——現在看起來就連「癢到笑」都能夠透過刺激該腦區觸發。

在兒時我們鬧玩的時候,往往會撓他的腳心,手心等,使人笑得前仰後合,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沒有什麼反應。為什麼同樣是撓腳心,手心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反應呢?那把人怕癢,到底是為什麼呢?與什麼有關係呢?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
0

#何謂「癢」?

Ms李曰,癢——有兩種不同癢感,一種是像小蟲在皮膚上輕輕爬行,如搔手心、挖耳朵等,其中,腳底心最為敏感。另一種是由於外界在身體某一部位強烈抓撓而產生的,如上肢腋窩最易產生這種癢感。

癢,其實是人類逃避「侵犯」時的一種本能反應。因為皮膚中有癢的「感受器」,能把信息攜帶給脊髓和大腦,當腦神經接受到這種癢的信息時,便產生不自主的迅速反應動作。這種生理反映使我們警覺專門類型的威脅,這也是為何我們身體最易受傷害的部分,比如腳、胸和腋窩,也最怕癢的原因。

#怕癢是為何?小腦在防範

怕癢,可謂是與生俱來的一種防禦機制,幾乎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特別怕癢的地方,當被別人撓到腳心、腋窩等位置時,很多人都會因為覺得癢而大笑起來。但是,自己撓自己時,往往沒有什麼感覺,這是為什麼呢?不少鄉親們會有這樣的疑問。

因為腦部與怕癢有關的部位是小腦。小腦監控我們的一舉一動,但對其認為不具威脅性的活動,往往會忽視。譬如我們說話時不會察覺聲帶的振動,但是如有人觸摸我們的肩膀時,我們可能會嚇一跳。這種選擇性的知覺或許就是我們無法自已哈癢的原因。

不過,一般來說,我們的腋窩、腹股溝、腳底心等幾處對癢最敏感。原因是,這些地方都屬「非暴露區」,平時受到抓搔刺激的機會少,加上這些部位的皮膚感受器又比較豐富,兩相結合,所以對癢的感覺就敏銳多了。

#怕癢是為何?兒時的缺失感

00000

另外,也有研究發現,在一歲之前,那些身體和皮膚按摩不足的嬰兒在成年後會比較怕癢。

因為小嬰兒離開安全舒適的母體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,迫切需要被全方位地溫柔呵護和關注幫助度過這段適應期。如果在生命的初期,小嬰兒被擁抱和撫摸的不夠多,對他來說就是得到的愛、連接感和安全感不夠多。這樣對他來說就變成一種缺失感,待他長大後再怎麼彌補也是不足夠的(所以現在流行給嬰兒做撫觸,不但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,還能促進身體和大腦的發育)。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轉的,錯過也就錯過了,這樣那種對愛的渴望就會紮根於他的深層潛意識裡。

So,就是說,若並非神經敏感度的差異,寡人怕癢而豆zi妹不怕癢的原因,還得問問寡人的娘?不管「嬰兒期沒有被足夠多地擁抱和撫摸」對怕癢反應有多大影響。至少,這個理論給鄉親們嘮叨的「怕癢的男人怕老婆」之說提供有力證據吶!不是麼?

0000

#寡人糾結的結果:

怕癢,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防禦機制,幾乎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特別怕癢的地方,俗稱的」痒痒肉」,怕癢說明那裡的神經很敏感,當然,也有上文講到的因素的作用。不過,新生兒可不怕癢,因為那時候的寶寶還沒有發育完全,根本不知道「癢」是怎麼回事。而據調查顯示,四歲左右的嬰兒最怕癢,感情豐富的人也比較怕癢。

通過上面的介紹,我們知道在撓我們的腳心,手心的時候,人們會笑得前仰後合,這是因為小腦在起反應,說明我們的神經敏感度較高,這也是我們身體當中不錯的一種反應哦。原來生活當中我們怕癢或不怕癢,是因為我們神經敏感度的問題。你知道了嗎?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